“屋子里的雪全都飘到你衣领里,春天像结了冰”——房琪。但后来人们总爱叫她“甜心宝贝”,也算还了她一个爱称,虽说也带几分戏谑感,可房琪似乎并不介意。她的直播风格,前几日被粉丝形容得五花八门,“美强惨”都有点,还有人都开始研究为什么有人愿意一直对着一个屏幕发疯。
电子屏幕,是我们逐渐习惯的现实。每天我们面对太多次的点亮与熄灭的亮灯,里面的面孔来来往往,于是我们也就学会在屏幕上短暂地停顿——哪怕只是一瞬,只要这虚拟的一瞬能让我们感到有所寄托。
我们有大量的新型情感表达方式,都跟“甜心宝贝”、“宝贝家”之类的词汇分不开,这不只是出于喜欢,也不仅是出于粉丝对主播的爱。在互联网选秀像综艺一样语境下,我们渴望一种情感宣泄,而“甜心宝贝”这个词恰好是你心里面寻找的锚点。
你得承认,当房琪用那种懒洋洋又带着点戏谑的语调喊你“宝贝家”时,你脑子里第一次变得有种奇怪的不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:好像连心跳都被她拿捏住了。从感性上,很多人觉得她被孤立了,被很多调侃处理解,甚至批判了,但有人就是靠这种方式,稳住了自己的“边界感”。
爱情,情感,就是人与人之间难以言表的部分。而在直播里,主播和观众之间的互动看似不平衡,却又在某种形式上达到了平衡。主播一时间能获取大量情感反馈,而观众也找到了情感表达的出口。台前幕后,我们永远也不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,可直播间的直播,也是一瞬间的真实。

那些点亮的礼物,随口夸的弹幕,好像一整个粉丝世界的热情都在这里盛满了——像一件被火力包围着暖意不停的抱枕。在网上发疯、做的各种表情包、撒的娇,全都是你无处可说的感性世界的一部分,而主播成了那个给你放假的人。
直播平台上,演员、作家、主播、网红,大家身份模糊,但都渴望被喜欢、被看到,而最大的底气,大概是说出“主播你的甜心宝贝”这种话的一瞬间,只要舔舔嘴角,就能感受到,你在被一群人需要着。
“宝贝家”,说一句挽留,大概是直播带货中惯用的伎俩。毕竟是生意,主播也得考虑收入问题,难道要让观众心疼主播不继续购物吗?会来点情感厮混的,会让整个氛围显得热络起来。儿戏,调侃,甚至厌恨,都是没办法真实表达出来的部分。主播也好,观众也罢,先得满足各自的需求。
要说最多的是感情里的替代性消费,以及主播与观众之间那看不见的依赖关系。观众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情感释放,主播帮我们完成了,也将这种短暂的温暖反馈带回了观众的世界里。
直播间的糖霜气弹幕,甜得发腻有点粗糙,但大多底下的心理支撑了起来。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,看见有些话就能莫名好转,这叫安慰剂效应,或者是语言的魔力。
社会在发生变化,社交媒体也快速迭代,但人类情感的交流方式自古以来从未真正停止。我们是理性的动物,有的时候却痴迷于花费情感,尤其是在那些虚拟的、随时可抛弃的地方,比如直播间。
人人都是直面世界的,但我们总希望找到出口,而主播与“甜心宝贝”刚好成为我们逃避现实的一个小小透气窗。在直播间里,没有人规定你想聊什么,看了什么,情绪被调动到哪个极致,当然也没人强制你留着所有情绪到现实。
或许,我们都希望能在深夜,给那个喊了无数次的“宝贝”送一束月光。也或许,正因为自己做不到,于是希望有人能懂你,懂直播里,他们所谓的“糖”,就是味同嚼蜡的糖。

网络越来越深,人也越来越难做一个隐士了。直播间外,我们或许在焦虑,可惜黎明不是等待我们回头的,而是目送着我们走向前方的。如果你觉得累,就来直播间,让泪水变成欢笑,让苦闷变成戏弄。
在这里,一切都不算太晚,只要你还愿意说一句:“主播你的甜心宝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