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柚不碰红酒
有时候想着想着,其实也都快忘了,反正过去的事了,你看看我这张令人作呕的脸和这令人失望的下场吧,没有什么能比这更令我失望的了。
那个深夜被推上电商直播间的时间点,周口女童性侵案引爆的话题,在同事群弹幕里开始漫游,有人开始掏出手机看热搜,我下意识点开时,页面弹出一连串令人心惊肉跳的评论——“她崩溃的样子太真实了!”、“这才是女主播该有的生活!”、“一夜之间云端落户,一夜之间人间蒸发”……我们如饮鸩止渴般谈论着这场直播盛宴。

有些人的奇遇总是戏剧化的。2016年素描我脑海里的女主播事件,突然成了马太效应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活教材。更精准地说,这场大戏是从一场涉及两性与权力结构的事件引来的,她慌乱,且误用了那点可怜的生存技能,然后被正当潮流与粉丝温柔吞噬。又一次印证了社会学普遍共识:少数人在逃避责任时,多数人在盲目狂欢。像暴风雨中的溺水者,人人都想当个掌舵者,却没人真打算掌舵。有些人被网络热烈欢呼为“天后”,还没等她的故事讲完,便陷入阴暗齿轮的损耗中。而像她这样的女性一旦站在舞台中央,周遭又坐在云层块上观望世界,轻轻一推,便能看到故事的那重翻转,从云端坠落。
那些流量指标上的数字如果会说话,我想他们也许会讲述自己的真实感悟。通常大规模直播事件总会带来不少典型统计。“美通车”的话题浏览人次超过百万,单条评论互动达到数十万,包括表面其乐融融的弹幕文化。实际上,数据是建立在无数不眠夜晚和青春幻灭的基础上的。换句话说,那个被数据光环闪耀的女孩,或许正是这组数字下的未知局中人。
女主播其实有两种类型,一种是“星光熠熠型”,一种是“挣扎千万次却依然选择留在路上型”,前者涉及外部资本的驱动,后者是个人选择推动下的内力如山。在市场和资本加持下,那些能牢牢抓住潮流的女孩被推到前台。所谓女主播养成节目,本质上不过是一场关于制造青春幻象的杰作,节目所呈现的“不懈奋斗、逐步上升”只是评论集锦。但真实是,被层层包装的女主播即使现在也是可变通的事物,任何一点偶然事件、或次元壁的破裂,都可能让光鲜的故事写出不同的结局,直接带来的,就是流量峰值后后续的持续萎靡,最终由某一天的某个瞬间彻底转凉。

直播间里女孩那一次真情实感的喧哗,把她推进了海啸中心,却让整个世界没有准备好承受真实感。我还是想听听那些她粉丝的故事。他们大概都令我万分怜惜,那些身影里包含了太多生活动荡的人。有人一边啃着冷掉的盒饭,一边沉浸在女主播的故事里,寻找着某种失而复得的情感慰藉。他们口口声声为爱买单,却一年又一年为同一个焦灼处境的主播缴纳通行费,有的甚至自己都说了不知道来来回回为谁付费。这种模式的可悲之处在于,它构成了一种精神依赖体系,像赌博一样的情感投诚,而兑奖券并未如愿出现。
比起那些社会病症,我更在意的是两人之间的界限与责任。直播间背后岂止是个行业,而是里里外外交错搏动的精神地带。某些网民(或者说“准网民”)顺利在虚拟关系中汲取情绪,则持续养成对现实疲惫与冷漠的心理。她们究竟是被女主播直播带进流量汪洋的鱼,还是温柔又残忍的渔夫?我以为主播直播强调的是建立同步性。然而,这个过程中界限维系是重中之重,它不是线下简单的一问一答,而是在另一世界全权代理的代偿。用心理学的观点看,这种形象给予者与形象接受者之间是互为前置的依赖结构;一方需求过度,另一方已精疲力竭。就像一句话说的,“你直播时一笑而过的表情,也许是现实生活里别人飞起来脸上的表情”。
再联系到“线下见面越来越频繁”的后续报道,在热闹和直接接触面前,那些虚虚实实的红利最终转化为更深的套路和伤害。这不是关于一夜情变,而是关于情感赌局中扭曲的循环。经由2016女主播事件后,我看到直播文化产业自此没有恢复往日辉煌,反而多出一种更深沉的社会伤害可能。通过审视娱乐圈知名主播Lily的话不难察觉,即便处于行业顶端的人,在资本与行业规则的夹缝中也感到“无路可逃”。如果“黄线”变“红线”是常态,倘若《中国好声音》能够编排队子内容,或许就是女主播事件的阶段征兆,让许多细小问题如地下暗河般堆积,最终形成无法收拾之势。
梳理整个事件,我们可以注意到一种发展模式:在缺乏健全心理调适和行业规范的条件下,主播与观众之间的情感渗透可以极为迅速地打破心理底线。2016女主播事件中的种种痛苦不是由偶发事件引起的,而是时代转型中的核心压力物。互联网赋予全新机会,却未为这些玩火的人提供必要的保护机制,而这正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并解决问题的实质。
所以,面对这场事件或行业的无序发展,我们能看到的或许是重生,有条条大路通罗马,只是社会结构和公众意识的变革更缓、更难以察觉。同样的,那些沉浸在女主播虚拟世界中的人们,又该何去何从?或许这个问题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。但至少我们要承认一点:技术本身并无善恶,关键看我们如何使用它;内容可以打造精致,但更需美德的加持。
人生最讽刺的事莫过于,今天的你被数据埋葬,明天你又不得不相信这些数据。或许是直播行业的商业口味太过浓重,职场和情感被剥离,虚拟人际关系占据了我们的精神,眼前仅有的温柔场景来自几个不知名主播的一寸视频,生活沉下去却无人相助。这种女主播事件或许早已被草草遗忘,但对她而言,却是个被套上的咒语,她生命螺旋的一幕,成了社会进化的惨重代价。
2018年再次翻看视频晚记,那些评论依然在,依然能用吧,谁让你心软呢。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,女主播现象恍然如一场梦,但人们又会迫不及待地描述下一个无解的问题:为什么我们在虚拟里狂欢,却在现实中焦虑加倍?
葡萄柚尝起来像西瓜但没那么甜
如果没看到开头,你就亏了,因为这次的故事连果核里还有钩子,我建议可以边看书边啃核桃,那感觉就是顺着故事的痒点转着转着,脑子咔嚓一下清醒了。